酒癮問題常伴隨家暴議題,根據國內研究顯示,在台灣的酒精成癮者中,有9成的患者是「喝酒不會臉紅」的民眾,體內能快速代謝酒精,也比較難喝醉,也使這群人更容易接觸到酒精,長期接觸後,容易造成酒癮。
三總精神醫學部主任、台灣成癮學會理事長黃三原昨於「酒癮治療專家諮詢會議」中表示,三總先前曾做過一項研究,研究1000名的酒癮患者,並進行基因檢測,結果發現,有高達9成患者,都沒有「乙醛去氫酶缺乏症候群」;僅1成是有「乙醛去氫酶缺乏症候群」的患者。
黃三原解釋,「乙醛去氫酶缺乏症候群」是指人體中不具有ALDH2的酵素,該酵素能幫助代謝酒精,沒有此症候群的患者,喝了酒之後,臉也不會潮紅,身體也能快速代謝酒精,難以喝醉,也因此沒有該症候群的患者,反而容易被抓去擋酒,接觸酒精的機率比有此症候群的人還高,也因此酒癮的機率也相對高。
不過,台灣具有「乙醛去氫酶缺乏症候群」的患者極高,有研究指出台灣有近5成的民眾,礙於基因缺陷,有此症候群,反觀國外民眾比較沒有此基因缺陷,黃三原說,根據世界的調查,酒癮最嚴重的國家為歐洲,其次為美國,盛行率超過8%;亞洲國家僅有5%到6%左右,台灣則約有120到130人有酒癮問題。
黃三原說,酒癮問題常伴隨著藥癮、家暴等,根據研究家暴施暴者,大多有酒癮或是藥癮、嚴重精神疾病等,占30%到40%左右,面對酒癮的治療應該採取「長期治療」並將其視為慢性疾病,才能防堵再次復發,進一步防止出現社會案件。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轉自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