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彭博駐台記者發文寫到,他來台灣生活快一年,這裡的生活「正常到荒謬」,在他眼中,台灣人能夠維持跟沒有疫情時差不多的生活,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但近日新冠病毒本土疫情再起,起因於長榮航空紐西蘭籍機師違反防疫規定而釀成本土疫情,一時之間人心惶惶,長榮航空瞬間成為全民公敵,也質疑為什麼航空業可以有彈性防疫規範?
民進黨籍立委林俊憲即在臉書上發表提到「其實這是為了維持經濟成長的折衷方式。」
(民進黨籍立委林俊憲發文說明航空業特權質疑,圖片翻攝自林俊憲臉書)
雖然今年因為各國疫情而讓許多人失去往來各個國家的自由,旅遊業因此受重創,大家可能也因此認為台灣的航空業今年也很慘淡?但根據桃機統計,今年6月以後,桃機的貨運量就轉負為正,甚至大幅度成長。以目前最新的10月資料來說,2019年的10月貨運量是19.6萬公噸,到了2020年居然高達22.5萬公噸,成長14.62%,前面幾個月也都是10%以上的成長。
(翻攝自林俊憲臉書)
林俊憲表示,雖然人員無法移動確實帶給航空業很大影響,但台灣的亮眼經濟表現也帶動貨運需求。例如11月的外銷訂單就突破歷史新高,貨運業也高度成長,飛行人員的需求其實非常大,才會給航空公司較彈性的防疫措施。
而台灣之所以被國際媒體稱讚,就是因為除了防疫成功外,經濟表現還屢創新高。做到這兩者平衡其實非常困難,而航空人員的防疫規範就是一個例子。
但給予航空業彈性,是為了讓他們帶動台灣的經濟,但如果航空業無法自主管理好的話,那很抱歉,就換指揮中心來統一管理,絕不會容忍防疫漏洞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