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妙芬
颱風年年有,「夏天」特別多。每回颱風空襲,家裡的大人不但要忙裡忙外,緊盯颱風動態、移車位、疊沙包、通水溝、接小孩,再到市場搶菜、搶麵、搶水果…..,還要應付家中的小小孩,冷不防盯著螢幕中偌大的暴風圈問:「這是什麼?」、「什麼是颱風?」、「什麼是颱風眼、土石流、共伴效應、熱帶性低氣壓….」
這時,只恨小時候學的地球科學早已忘光,為了做個有問必答的稱職父母,只好乖乖上網惡補,勉強回答一臉好奇、問東問西的寶貝。
還好,有了這期的新小小牛頓,父母可以拿著主題單元──「颱風大眼睛」,用小朋友可以瞭解的語言,好整以暇的為孩子說明颱風的形成、構造與特色了。而關於小朋友最常問的──「颱風為什麼有名字?」以下也有詳細的補充,如果寶貝這麼問,您就可以這麼答!
1、颱風又不是人,為什麼會有名字?是誰取的啊?它的把拔馬麻嗎?
颱風是在熱帶海洋誕生的,沒有爸爸媽媽;它的名字當然是「人」取的囉。在颱風經常出現的太平洋西北部和南海地區,颱風會經過許多國家,於是有14個國家聯合起來,組成了世界氣象組織的「颱風委員會」,專門討論如何追踪颱風、防止颱風災害和幫颱風取名字。這14個國家,由每一個國家舉出10個名字,總共就有了140個名字輪流做為颱風的名字;不過很可惜,我們台灣因為不是世界氣象組織的會員國,沒有颱風的命名權,所以就只能使用其他國家所取的颱風名字囉!
2、可是颱風這麼壞,害人淹死、又把屋頂吹倒,為什麼還要幫它取名字呢?
就是因為颱風會帶來災情,所以大家才要幫他取名字,才能像追壞人一樣,緊緊的盯著它,防止它造成傷害和破壞呀。
最早以前,颱風是沒有統一的名字的。所以每當有好幾個颱風同時形成,而在世界各國又有不同的名字時,颱風的消息和各種資訊就會變得非常混亂、很難研究。所以為了方便,從1947年開始,人們就開始為颱風定一個國際通用的名字,以方便世界各國交換颱風的動態和消息。
3、我也想自己幫颱風取名字!叫它「恐怖魔王」」?或者用我的名字,叫「王大頭」颱風呢?可不可以?
可以啊。只不過,只有你自己會認得,其他人和世界各國都不會承認的。
目前,國際共同承認的140個颱風名字,總共分成5組,輪流使用。因為在這個區域生成的颱風,平均大約每一年有25個,所以大約每五、六年過後,140個名字就會輪流用完。用完之後,就會再從頭開始,重覆使用。
4、那目前颱風的名字有哪些呢?
以前的颱風都是取「人名」。但是從西元2000年開始,14個颱風委員會的成員國為颱風取的名字就不再只是人名了,還包括了動物、植物、神話人物、珠寶或有關星象的名字,非常有趣。
5、如果颱風不乖,害很多人死掉或受傷的話,以後還要再用同一個名字嗎?可不可以「開除」它,把名字換掉?
可以的。有些人為了讓運氣變好,會去改名字;颱風的名字也一樣。曾經造成嚴重傷亡與災情的颱風,也會被「除名」,由原先命名的國家另外取一個新的名字來代替。比方說,曾經在台灣造成「八八風災」的「莫拉克」颱風,就被颱風委員會以泰國取的新名字「艾莎尼」(「閃電」的意思)取代,以後,就只有艾莎尼,不會再有莫拉克了!
不過,王大頭別擔心,你再怎麼調皮,媽媽也不會給你改名字的!啊?為什麼?因為──媽媽愛你啊,孩子!
作者簡介:大家都叫她「妙妙」,是兒童科普教育工作者,也是個媽媽。除了從事相關的教學、創作、翻譯、展示設計、廣播及網站管理之外,還著有《天下第一龍》、《誰是仿冒大王?》、《壞蛋的秘密》、《讀報學科學》及《新視野學習百科》等科普作品。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小小牛頓》,若需轉載請備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