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米製品污名化 即日「米酵菌酸」正名「邦克列酸」

避免米製品污名化 即日「米酵菌酸」正名「邦克列酸」

NOW健康 2024-04-04 17:45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寶林茶室食安事件造成2人死亡,4人加護病房,身陷昏迷,病情危急,而「米酵菌酸」毒性超強,讓許多民眾不敢食用米製品,為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3日宣布,即日起將「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Bongkrek acid),避免米製品污名化,「這是不幸事件,也是寶貴經驗,將擬定相關檢驗及指引」。


衛福部3日上午11時召開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專家會議,與會人士包括:食品、毒理、微生物、臨床醫療、食品檢驗等領域專家學者,以及食藥署及疾管署、農業部農糧署及農試所、環境部化學署、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等代表。


王必勝在會後指出,與會專家認同「米酵菌酸」翻譯不到位,而台灣民眾經常食用米製品,擔心「米」字可能造成不必要恐慌,因此,決定改名,參考細菌命名音譯,即日起「米酵菌酸」改名「邦克列酸」。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則建議,儘速將「邦克列酸」納入常規毒物檢驗,希望中央邀集專家學者討論,尋求共識,建立相關檢驗標準及指引。


此外,與會專家決議擬定「邦克列酸」食物中毒防治指引,王必勝表示,指引將分為民眾版及專業版,前者重點為一般細菌防治,及如何避免毒素產生等一般環境處理原則,相對簡單易懂,食藥署正規畫簡易懶人包,教民眾簡單預防。


另針對食品業者和餐廳從業人員,製作專業版指引,王必勝說,這部分需要細菌學證據等,由食藥署、食品及微生物專家一起蒐集相關資料並研析,短期內難以完成。


在篩檢進度方面,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這次寶林茶室稽查檢體眾多,共35件食品檢體、8件環境檢體,而8件環境檢體的細菌培養結果為陰性。


此外,在檢警指揮下,食藥署、疾管署至寶林茶室越籍廚師住所採檢14件檢體,包括,廚師手部、大門把手、冰箱把手、湯匙、水壺把手、刀具、洗臉台、床面等,目前正進行「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椰毒病型檢驗,預計最快於一周後公布結果。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地震來才準備恐來不及! 事先備妥6大地震避難包用品
▸【下班聊健康】不想毛手毛腳!除毛大小事專家解迷思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ShareBa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