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國小特教老師。」每當我這麼向他人介紹自己時,對方不意外都會回:「噢,特教班老師噢!那要很有愛心欸!」
而我總是微微一笑,開始解釋道:「特教老師有分特教班以及資源班,而我是資源班的特教老師。」
「是喔,兩個有什麼差別?」對方歪著頭,疑惑的問。
「特教班的孩子是比較中重度障礙的,而資源班孩子則是比較輕度障礙的,外表看不出來,但其實內在有特殊需求。此外,特教班的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同一間教室,而我的孩子則是平常在普通班,只有早自習、午休或國語數學課才會來我的教室上課。」
因為學習、交友、情緒等種種困難,特殊孩子在普通班上有時會格格不入,甚至發生被霸凌的狀況,這時特教老師便能帶「融合課程」,協助特殊孩子「融入」普通班。
融合課程有很多形式,可以是全校朝會時的演說;可以是特殊孩子和班上幾個普通小孩到我的「資源班」教室上課,希望這幾個普通小孩能在班上對這位特殊孩子友善一些;也可以是特教老師我到「普通班」上課,帶全班一起認識特殊孩子等。
四種障礙特質
資源班的孩子,約莫分成四種類型:智能障礙、學習障礙、自閉症、情緒行為障礙,統稱心智障礙。「心智障礙」,你可以把它想成是「大腦的發展障礙」,既然是大腦的障礙,那勢必是從外表看不出來,而只能透過相處互動來發現了。
智能障礙的孩子,普遍學習任何事物都緩慢。
學習障礙的孩子,因為視覺神經失調,看到的字可能會左右相反、上下顛倒、部件散落、嚴重扭曲;因為聽覺神經失調,聽到的語言可能會聲調不分,例如:水餃聽成睡覺、作者聽成坐著、甦醒聽成日文的壽司、調整聽成跳針等。
自閉症的孩子,因為五感失調(該敏感時頓感,該頓感時卻敏感),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例如:視覺敏感,一點凌亂可能都會覺得極其礙眼;聽覺敏感,一點聲響可能都會覺得極其刺耳。因為社會技巧能力弱,可能會有與他人共享注意的困難,或解讀肢體表情的困難。因為固著,可能在一般人認為枝微末節的地方有異常高度的堅持。而我們常聽見的「亞斯伯格症」,現在也已經被除名,改納入自閉症的光譜中,你可以把它想成是「語言能力較佳的自閉症」。
▲ 資源班的孩子,約莫分成四種類型:智能障礙、學習障礙、自閉症、情緒行為障礙。(示意圖:Shutterstock)
情緒行為障礙的孩子,又可分為精神性(思覺失調)、情感性(憂鬱症)、焦慮性(選擇性緘默症和妥瑞症)、其他(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和對立反抗疾患)。思覺失調,可能會有幻視、幻聽、被害妄想;憂鬱症,可能會有超過六個月以上想尋死的念頭;選擇性緘默症,可能在特定情境下發不出聲音、說不出話;妥瑞症,可能會有頻眨眼睛、抽動脖子等無法控制的行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可能會無法控制的分心、打岔;對立反抗疾患,可能會無法控制的挑戰權威......
智能障礙和學習障礙的孩子,會在國語數學課時來我的教室上課;而自閉症和情緒行為障礙的孩子,則會在早自習、午休時來我的教室學習社會技巧、專注力訓練。
然而那麼多專有名詞,如果是全程用講述的方式授課,即使是普通小孩也會精神不濟,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融合課程中,我會帶入解謎遊戲、體驗活動等,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
在一系列的課程、確定普通小孩認識特殊教育後,我還會再帶他們了解「立足式平等」。
融合課程的溫暖美好
因為融合課程,我接觸到了許多普通小孩,他們下課時偶爾也會跑來找我聊天。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普通小孩拿了一張他的畫作給我看。
「就跟老師你說的一樣,每個人都有短處和長處,你看我雖然數學很爛,但是畫畫很好!」接過他的車子作品,我好驚豔,乍看之下甚至會以為那是印好的、他只是上色而已。
我欣慰他把我的話聽進去,他也把那張圖送給我,還問我什麼時候再去他們班上課?
又有一次,他突發奇想的跑來問我:「羊羊老師教資源班,久了會不會變得跟他們一樣笨?」
我知道他沒有惡意,所以只是莞爾一笑,反問:「那我問你喔,你覺得如果我們去日本,我能跟日本人溝通,但你不能,那是我厲害還是你厲害?」
「當然是老師你厲害呀。」他回答。
「那我能跟資源班孩子溝通,但別人不能,那是我厲害還是別人厲害?」
他想了想,露出服氣的笑容。
「所以能夠教資源班孩子、能夠跟資源班孩子溝通的老師,不會變笨,反而會一直保持很厲害噢!」我笑盈盈的道。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我們家也沒有很有錢。」
「我也想體會特殊生的生活,也想幫助他們。」
「今天的綜合課很特別,很期待羊羊老師下次來會再講什麼故事。」
「我學到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需要和別人比較。」
「特殊的人需要特殊的課程,才能激發潛力。」
「也許家人是因為相信我做得到,所以才對我比較嚴格。」
「原來學習障礙有這麼多種。」
「我以前都不知道他們原來是那麼的難過。」
「我終於知道學習障礙的不方便,以後我會多多幫助他們。」
「在人們心中可能覺得非常好笑,但他們其實非常辛苦。」
「原來自閉症孩子過得這麼辛苦,我以後不會取笑他們。」
「不只話語能夠傳達意思,也可以透過肢體表情。」
「原來有這麼多種情緒行為障礙,有精神性、情感性、焦慮性......我以後也要幫助他們,因為他們很辛苦。」
「如果我是身心障礙者,我可能也會討厭自己。」
以上都節錄自我去普通班上課後,普通小孩寫的日記回饋。
▲ 普通小孩寫的日記,對於資源班的反饋。(示意圖:Shutterstock)
因為融合課程而結識的緣分,溫暖而美好。
記得很久以前有前輩告訴我:「資源班不該自成一格,而是應該走出去與普通班接軌,才更能幫助特殊孩子回歸主流。」
曾帶過很成功的融合課,得到如上述那樣熱烈的回饋;也曾帶過不那麼成功的融合課,學生反應平淡、共鳴微弱。
不過我想,每次的相遇我都力所能及的耕耘,也許將來某天,小小種子也會開出片片花海吧。
體制內的學習模式,過分框架在成績名次,太令人窒息。
我始終深信,特殊孩子的內在,一定蘊藏著無法以數字量化、更深邃的美好事物,等著我們去挖掘。
身為教育者的我們,還能為孩子做些什麼,讓他們活出自己的顏色呢?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不普通的普通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