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熱愛繪畫,四、五歲開始就對畫畫樂此不疲,最支持郭彥甫畫畫的是他的姑姑,但是因為某些原因,他沒有選擇在學生時期投入正規美術科班訓練,運動細胞不錯的他,仍在田徑賽場上嶄露頭角。
今年四十四歲的郭彥甫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習印象已經模糊,他在國中開始加入各項校隊,最後入選田徑隊,運動訓練幫助他養成規律的生活,也讓青春期旺盛的精力得以發洩。高三那年拚出好成績,取得保送資格,後來進入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現已改制為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院)。
他會選擇與投入體育訓練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體諒家庭條件,選擇體育相較於選擇藝術的花費少很多。另一方面是知道自己很難接受傳統填鴨式教育升學,一定要為自己的未來謀出路,參與校隊體育訓練成為當時的最佳解方。
回顧自己的求學歷程,郭彥甫言談中有不少質疑和批判,覺得自己就是受不了填鴨式的教育。他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樣子,活的像自己一樣,生命不應該被規格化。他對於求學時期曾經遇見那些習慣以權威壓迫學生的師長非常不以為然,覺得教育本質不應該如此,在訪談中能很明顯感受到,他對於「教育」和「學習」這兩個詞彙特別敏感。
▲ 從小就熱愛繪畫,最支持郭彥甫畫畫的是他的姑姑。(圖:翻攝郭彥甫臉書)
學生時期他對傳統學科學習大多採取應付過關的方式,郭彥甫認為要勉強自己接受那些不認同的事非常困難!他提到:「短暫的背書考試我也可以,但是不到兩天就完全忘了,然後拿高分,感覺是用騙的。」幸運的是,郭彥甫在成長的風暴期投身體育訓練,讓他可以消耗精力,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也能在運動場上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
對郭彥甫而言,經驗、觀察和感受極為重要,並不止於被教導了什麼,或是從中學到什麼,而是應該回歸實際體驗中個人的所思與所感,那才是最珍貴的,藝術創作也是一樣的。他認為,藝術不應該是照本宣科或是技法的堆疊,而是源於自己的生命經驗與感受,藝術家不會沒有個人的感受與覺知,那是生命的觸覺。就像畢卡索說:「我從不尋找,我只是發現。
畢卡索也曾對他五歲開始學畫的女兒說 :「妳是創作者,妳覺得好,就是好;妳若覺得不好,那就不好。妳,對自己創作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
郭彥甫也分享,他出國拍廣告後,對於當地歷史文化如數家珍,對比上課聽講的枯燥乏味,以及無法習得自己無感的東西。
學生時代的郭彥甫在運動場上找到自己的價值,但他也深知自己與哥哥彥均的差異,哥哥總是能和不同的人混熟,每一班都有哥哥的朋友,對他來說,一個時期的朋友大概就是兩、三個,很多人大多要相處兩、三年才有機會變得比較親近。
大學畢業後,他很快在演藝圈發跡。他認為演藝圈給予他最重要的兩項資產,一個是讓他有機會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另一個是幫助他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多元的刺激,因為工作的關係,讓他有機會走訪世界各地,加上人脈的積累與知名度,讓他剛決定專注於藝術創作就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
當然,郭彥甫認為最終還是實力最重要,而這些能力是他從小一步一步奠基踏實的。對他而言,他並沒有轉換跑道,他認為自己一直以來都朝著藝術家之路前進。對他而言,藝術創作是透過理性邏輯的方式呈現出抽象感受的行動。他的創作靈感源自於生命真實經驗,無論是運動員或是行李箱都是他過往生命的片刻。
其實我對郭彥甫好奇的主因,是從過往的報導中知道他從小就投入運動鍛鍊,進入演藝圈後,在相對巔峰的時期放下演藝工作,專注投入藝術創作,卻很快速的讓自己的藝術表現獲得世界認可。這樣跳躍的生命經驗讓我不得不懷疑他是否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的特質。
在訪談中,郭彥甫特別提到他從小不善於閱讀,到現在還不太能閱讀小說,閱讀時常有跳行跳字的問題,比較擅長透過聽的方式學習,因為他覺得聲音相對文字來得有溫度,也更能激發他的感受。
訪談中可以明顯感受到郭彥甫是一個善用思考分析的人,他對很多事情都能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不過也很明顯能感受到他在分享時,思緒也是跳躍的,可能一件事還沒講完就已經跳到下一個話題,但說著說著又會跳回前一個話題繼續補充論述。演藝圈的刺激多元且很多時候考驗臨場反應,對於能同一時間接收處理多種資訊的頭腦再適合不過了。所謂的分心就是一次一段時間中不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在郭彥甫放下演藝圈工作前,他已經越來越懷疑自己的初心了,也越發無法勉強討好,其實這和他在學生時期無法勉強自己接受填鴨教育一樣,他就是無法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雖然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但這對過動兒而言似乎在生命中是更難妥協的。
▲ 郭彥甫放下演藝圈工作前,越來越懷疑自己的初心了,也越發無法勉強討好。(圖:翻攝郭彥甫臉書)
對於藝術創作,郭彥甫很有自信的說:「我從小就感覺我可以!因為就算沒有人要求我,沒有人支持我,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我不只投入,我就生在這裡面,我的想法一直在創作,只差在有沒有在工作室,這樣的投入怎麼還有可能會做不到呢?」要知道一個孩子的熱忱所在就看看他在沒有人要求甚至被限制的情況下,他會主動持續的做什麼,這件事就是這個孩子熱情所在,也是他的天賦。就像畢卡索曾說的:「我是個孩子時就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但我卻花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畫得像孩子一樣。」
運動幫助郭彥甫身心能維持平衡穩定,沒有接受正規的美術訓練但仍能堅持喜好,也讓很多美術生羨慕他的開闊思想;演藝圈的訓練幫助他有更好的表達能力,幫助他能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多元的刺激,沒有這些生命經驗,沒有這些真實的人生體會和感受,就沒有現在的藝術家郭彥甫。即便郭彥甫有注意力缺陷過動這樣的特質,也無礙於他的學習與適應,因為他已經發展出一套自己獨有的生存策略。他將這類人的單純、創造力和想像力發揮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就像他說的:「覺得一路走到這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讓我反思,去除世俗價值觀的框架與枷鎖,這樣的特質將不再成為生命中的障礙,如何讓這樣特質的孩子活出自我?是身邊的每一個大人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孩子到底是被己身的特質侷限,還是被大環境普世的價值觀所困呢?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ADHD新解》
【本文由商周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