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長達19年,每年新診斷人數大約1萬5千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台灣乳癌基因變異圖譜」,未來能根據腫瘤基因變異,選擇更精準的治療方式,而研究發現,台灣乳癌常見致癌基因突變和西方國家患者相似,不過台灣乳癌發生率最高的族群落在45到55歲間,比歐美的55到65歲年輕,台灣年輕個案為何比較多,學者分析基因突變不是絕對,還有可能是環境因素造成細胞癌化,包括飲食、文化、生活作息不同等等暴露。
笑起來開朗陽光的黃小姐,在31歲時摸到胸部有硬塊,看醫生檢查確診是三陰性乳癌第二期,這是乳癌類型中被稱為大魔王等級的,因為復發率較高,她歷經化療開刀放療,現在身體已經沒有癌細胞仍在定期追蹤。
乳癌病友黃小姐:「然後它(腫瘤)發展的速度很快,因為其實我做那個切片檢查,到我確診這中間的等待期,其實大概兩周一到兩周。那這兩週的過程中呢,我的那個從一開始照到超音波,可能兩...二點多公分,然後等到我已經要治療的時候,已經長到快要四公分,就是大概一個月內就有很大的進展,其實對我來說我會覺得滿可怕的,可是那時候心情上的轉折是,因為我還有一個小朋友,然後那個時候我就覺得說,還有很多事情想做。」
為母則強,掉頭髮浮腫身體痛到不行,種種化療的副作用,抗癌過程中心臟還出了問題,黃小姐一一挺過,她說看待生病不逃避也不隱瞞逞強。
乳癌病友黃小姐:「我都是會很直接的,讓我身邊的所有人,知道我當下的狀態,對因為這樣子其實是,比較能得到支持,對因為有一些病友,她可能會我有觀察到,有一些病友她可能覺得,這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她不想要讓別人知道(罹癌),然後她會過得比較封閉。」
黃小姐治療期間繼續上班,她鼓勵癌友要勇敢尋求協助,不論是職場家庭或乳癌病友團體,像黃小姐這樣的年輕癌友越來越多,根據統計,乳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長達19年,每年新診斷人數大約1萬5千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運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剖析台灣乳癌細胞常見的基因變異,首次建立台灣乳癌基因變異圖譜,未來能根據腫瘤基因變異選擇更精準的治療方式,研究發現,台灣乳癌常見致癌基因突變與西方國家患者相似,但在台灣乳癌發生率最高的族群落在45到55歲間,比歐美的55到65歲年輕,這可能跟環境因素像是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等有關。
國泰醫院乳房中心主任蔡明霖:「那如果是以乳癌平均患病的年齡來講的話,那確實我們會比歐美大概早個五到十年,所以理論上在台灣的篩檢政策上,都應該要跟西方是不太一樣的。那這一點我們衛福部也有針對這邊在做努力,目前已經在努力,希望把我們的乳房攝影的篩檢提高到四十歲,就希望能開始,不過這個目前的計畫都還在推動之中。」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秘書長陳渃晴:「像標靶治療沒辦法在,第一線使用到健保,要經過很多辛苦的化療,病友要確認在無效之後才能夠使用,那在免疫治療的部分,目前三陰性乳癌還沒有健保給付在早期乳癌,治療費用也相當的可觀,我們有一位病友,她在因為一開始,因為不符合早期給付的條件,自費了三百多萬,造成非常大的壓力,那像一般的人,她可能沒有那麼多的薪水,那就沒辦法支付(自費藥物),她就只能沒辦法做這些選擇,就講難聽點,她只能就是就在那邊等死。」
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現在的國際治療指引,將「免疫藥物搭配化療」列為建議治療選擇之一,只是台灣還沒有納入健保給付,其實不只乳癌,台灣在不少癌症的治療給付上,都是落後於國際治療指引。
國泰醫院乳房中心主任蔡明霖:「台灣的治療費用,就我們醫療的費用佔GDP比例是不是偏低,是的我們是大概是,我們不要跟美國比,因為美國可能知道他們國民生產毛額17%,那即使跟韓國跟日本比,我們都比人家低對,也就是說我們一直用偏低的價錢,在治療台灣的民眾,那這是怎麼達到的,這就是犧牲所有醫護人員的方式來達到,可是這個這樣的路是沒辦法長久的,所以造成現在很多醫學中心,像你可能要做個化療,你本來要住院的,(人力不足下)現在都要等一、兩周以上,甚至很多開刀都要全部都被延遲,那長期下去我相信延遲會變成常態,也許慢慢我們會走向像公醫制的國家,像加拿大或者像英國或是像澳洲,他們保證你看病都不用花什麼錢,可是會讓你等到天荒地老,以加拿大來講換個膝關節要等兩年。」
醫療新藥新科技進步非常快,但健保因包山包海的給付等等原因,讓財政很吃緊,以及一談漲保費,政府覺得敏感民眾覺得不快,大家應該扭轉思維,要將醫療視為一種投資而不是成本。
延伸閱讀: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