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和寶寶溝通育兒才輕鬆
(圖片皆來自網友媽媽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出生3個月~5個月】
此時寶寶有多了解這個世界?
◎會觀察表情
寶寶出生三個月後,眼睛可以看到距離二十公分內的事物。同時,寶寶會想要抓住玩具,但是手的力量不夠,無法好好抓著玩具。而到了四個月左右,寶寶就可以抓住眼前的玩具了,視覺發展最晚到五個月,此時期已經看得到桌上的小東西。由於,寶寶在四個月後已經具備了可以看到小東西的視力,因此寶寶可以看出對方的臉部表情及臉部肌肉微細的變化;當對方的表情很多時,四個月大的嬰兒會留心觀察對方的臉並與對方對視。
因此,父母可以用許多表情跟嬰兒進行各種溝通對話。當寶寶不安的時候,父母可以用各種笑臉,傳達出「沒事,不要擔心」的訊息,讓寶寶理解並且得到安撫。透過熟悉的臉和聲音與嬰兒溝通的話,更具有意義。父母的笑臉和溫柔的聲音,可以讓尋找安全感的寶寶以「嗯嗯啊啊」的嬰兒語回應。
出生一至二個月為止的小嬰兒會比較注意造型突出的圖案,而非簡單的圖案。直到第三個月開始,他會特別留意人臉,此時若有親戚和鄰居來家裡作客的話,寶寶對人會特別好奇。
寶寶會看著人臉然後開始分辨這是不是熟人,因此,初次見面的人若要取得寶寶的信任,需要給予寶寶充足的時間。當寶寶突然遇到有陌生人跑過來抱他時,會有嚴重的不安全感,所以陌生人請保持約一公尺以上的距離,避免讓寶寶感到不安,並帶著寶寶會喜歡的玩具,用溫柔的表情跟寶寶玩,寶寶會自行判斷。他認為這個人不會危害自己,就會自己脫離父母的懷抱,往這個陌生人靠近。所以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們請等到寶寶信任你為止才能抱寶寶。如果寶寶還沒有感受到信任感,陌生人就突然跟寶寶皮膚接觸的話,就會傳達出危險的訊號給寶寶。
但是,也有個性外向的寶寶,他對人的好奇心很高,看到陌生人很感興趣,會先對陌生人微笑,向陌生人伸出手,想要跟陌生人玩,甚至被陌生人抱比被自己父母抱更開心,這種狀況新手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比較喜歡陌生人。寶寶笑著走向陌生人,不是因為他比較喜歡陌生人,而是對陌生人好奇心比較重的個性使然,若是寶寶想跟對方說話時,期望對方也能給予溫柔的回應。
對於陌生人是警戒還是高興的行為,也代表著寶寶已經具有可以區分父母及陌生人臉部的能力。若是寶寶的個性喜歡跟陌生人互動,父母也不需要吃醋或擔心。這個時期如果寶寶不喜歡陌生人,就請陌生人遠一點。觀察寶寶的臉部表情,如果寶寶很高興的話,可以請陌生人給寶寶一個微笑的表情。(節錄)
該怎麼跟寶寶溝通?
◎寶寶有拒絕反應的時候
個性比較任性挑剔的寶寶,有時被媽媽抱著時,背部會使力弓著。一旦寶寶有這種動作,新手父母往往都會用更大的力氣將寶寶抱住;將寶寶抱得更緊,寶寶背部就會更用力,這時候父母跟寶寶就會開始出現角力的狀況。因此,當寶寶的背部用力弓著時,可以先將寶寶放下,眼睛看著寶寶並給予他笑容。直到寶寶背部放鬆,再將寶寶抱起來。如果寶寶還是用力將背部弓著時,再度將寶寶放下並且給他微笑;反覆這樣的動作,只要寶寶將背部用力弓著,就將他放下來,可以讓寶寶知道自己那樣的動作會得不到父母的親密接觸,寶寶就不會繼續弓著背部了。
同時將寶寶放在地板上的動作,也是要轉達給寶寶「好了,不要再鬧脾氣了」的溝通方式。三至五個月寶寶,他還聽不懂父母的話,用行動直接傳達溝通訊息會比較簡單。如果只是對寶寶說「好了,這樣媽媽很累,為什麼一直鬧脾氣?」這類的話語,寶寶聽不懂也就無法改變自己的行為了。(節錄)
【出生6個月~14個月】
寶寶如何表達心情?
◎開心的時候:表現出活潑的動作
出生六至十四個月的寶寶,心情好時會說很多話,或者是表現出開心的表情。有的寶寶會開心拍著雙手、有的寶寶會將給他的玩具往地板丟,發出聲音,也有的寶寶會突然把玩具丟掉,用坐著的姿勢搖晃上半身或跳舞。
這個時期的寶寶雖然聽得懂別人跟他說的話,但還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突然尖叫或丟玩具的動作,也都是表達自己開心的行為。但是父母時常不太能夠將這些動作判讀為正面的情感表達,反而覺得是帶有攻擊性的負面表達,同時,寶寶可以看出父母慌張的樣子,但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所以寶寶會再度用一樣的動作想告知父母。但是在父母的立場上,對於寶寶想要傳達自己的訊息,父母無法正確區分寶寶是不是單純的鬧脾氣。
因此,父母如果感受到寶寶開心的樣子,可以跟他說「很開心喔!」,這樣正面且溫和的回應可以幫助寶寶提昇表達情緒的能力和智慧,面對這時期寶寶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時,父母仍舊需要用適當的言語協助寶寶。(節錄)
【出生15個月~23個月】
在二十三個月之後對語言刺激感到好奇的寶寶,還可以了解周圍事物的細部名稱。例如寶寶可以區分「小狗」和「小狗的尾巴」的不同,這個時期的寶寶看到小狗時,對話者可以不只說出「小狗」一詞,在對話中還要跟他說出「小狗的尾巴」、「小狗的腳」等細部名稱;看到車子時也是一樣,除單純地說出「車子」,還可以教寶寶認識「車子的輪胎」、「車門」等細部單字,增加語言發展的效果。
十七個月以後的寶寶會開始了解「所有格」,可以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人事物名稱進行連結,他可以正確地指出來這些是「媽媽的鞋子」或是「爸爸的包包」等表達出所有者與所有物的組合,如果寶寶還不懂「所有格」的意義,父母也不用太著急,只要持續地對寶寶說,到了第二十三個月後他就能夠正確掌握所有格的意思了。(節錄)
【出生24個月~35個月】
對理解文法神經網較不發達的寶寶說「爸爸去房間了呢!」,他可能會聽成「爸爸」、「去房」的意思;若是對他說「水如果倒在這邊地板上,會怎麼樣?」的話,寶寶就只知道「水」、「這邊」和「地板」的意思而已。尤其是「如果聽媽媽的話,就會給你餅乾;如果不聽媽媽的話,就不給你餅乾」像這麼長的話,寶寶只能聽得懂「媽媽」、「餅乾」、「媽媽」、「餅乾」,其它整句話的意思都聽不懂。
因此,要對寶寶說多長的話,必須看寶寶理解文法神經網發展的狀況判斷。對無法聽懂文法的寶寶,必須持續以單字或短句為主來跟寶寶溝通。父母如果想要跟寶寶詳細說明,每次都說長句子的話,對理解文法的神經網不發達的寶寶而言,父母的話特別難懂,反而會讓寶寶不想理會父母的話。日後養成習慣就不好了。很多父母認為在寶寶小的時候,常唸繪本給寶寶聽,就可以讓其語言能力發達。這個舊觀念應做修正了。必須確認寶寶天生文法理解能力,並配合其水準跟寶寶溝通,才能達到理想的對話狀態。(節錄)
【出生36個月~60個月】
◎有壓力時,會表現出拒絕的行為
即便寶寶會自己說長句子,但在有爭執的狀況下,還是無法有條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寶寶有壓力時,會簡單的以「不是」、「不可以」、「不要」和「討厭」等簡單的單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無法用正確的單字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有時候會用比較激烈的方式表達。
當寶寶用比較激烈的方式表達時,請體諒寶寶受傷的心情。不需要在寶寶說出「弟弟去死」的說法,父母卻回「你說這什麼話!想要弟弟死掉嗎?」等話,可以回應「我知道了,你因為弟弟而難過嗎?」等理解寶寶心情的說法。當寶寶表現在心理上無法理解對方立場,又找不到適當的單字可以表達時,會出現比較激動或用尖叫的方式大哭大鬧。(節錄)
本文摘自大樹林出版社《學會和寶寶對話,教養才輕鬆!:讓0~5歲寶寶清楚表達想法的溝通技巧(附47張語言理解力鑑定圖)》。
【更多資訊請上《大樹林》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