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故鄉在哪?尋找傳說的馬其頓!
奔放的旋律充滿地中海熱情,搭肩或牽手圍起來一起跳象徵民族團結,傳統的馬其頓舞蹈道出千百年來馬其頓的命運。現代的馬其頓語,是由塞爾維亞語演化而來,已經被劃分為斯拉夫語系,不是兩千多年前使用的希臘語。
西元前334年,在希臘北部、馬其頓王國出生的亞歷山大大帝,親自率兵從歐洲東南部遠征,最遠攻到印度河西部,不但征服當時的波斯帝國而且一生從未打過敗仗,讓馬其頓人十分引以為傲,但帝國隨著亞歷山大英年早逝,迅速瓦解一分為四,馬其頓失去希臘共主地位最後更被羅馬帝國滅亡。
之後的數百年,馬其頓地區先後被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劃入版圖,後來又被保加利亞併吞所以境內開始有越來越多斯拉夫人,14世紀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征服馬其頓地區,土耳其人實質統治馬其頓約500年。自從亞歷山大帝國滅亡後,有兩千年的時間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叫馬其頓,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前南斯拉夫總統狄托讓馬其頓成立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前南斯拉夫。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馬其頓才透過獨立公投建立自己的國家,並在1993年加入聯合國。
「我國家的名字叫做馬其頓共和國!」──前馬其頓總統 茨爾文科夫斯基
即使前總統在聯合國大會上向全球表示自己的國家名字叫馬其頓,但事實上馬其頓脫離南斯拉夫後,是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但為什麼馬其頓不能用自己光榮的古國名入聯,而要在前面加個前南斯拉夫?原來這和鄰國南歐的希臘有關,希臘在自己國家的北部地區,有使用馬其頓當區域名稱,認為馬其頓是古希臘地區的國家,所以堅決反對馬其頓用這個國名。
雙方從1991年馬其頓獨立後就一直為國名吵個沒完,一開始馬其頓立場堅定,不但爭取馬其頓在國際上曝光還狂拍旅遊廣告,在國際媒體上播放,甚至連國旗也使用古希臘的太陽符號,和希臘境內的馬其頓大區旗幟圖案相同所以遭希臘強烈反對,甚至被雅典當局經濟封鎖,最後1995年迫於無奈才把國旗改成現在的獅子旗。
馬其頓是我的!希臘阻擋馬其頓入北約、歐盟
馬旗頓一直想加入北約和歐盟,但希臘因為國名一直阻擋,讓馬旗頓始終被擋在門外,聯合國幾經居中斡旋,雙方終於在6月13號達成協議,馬其頓同意改國名為北馬其頓,讓困擾兩國的國名爭議露出化解曙光。
「這是歷史性的一步,從現在起兩國都是贏家,彌平了過去的傷痛也為了和平與夥伴關係合作、成長!」──馬其頓總理 札耶夫
馬其頓總理早在一月參加達佛斯論壇時就釋出善意,表示同意將首都機場亞歷山大改名,希望希臘可以了解他們的誠意,雖然雙方簽訂協議改名,但無論是希臘或馬其頓境內都有民眾上街激烈抗議。希臘民族主義人士認為,即使馬其頓把國名改成北馬其頓,還是出現馬其頓一詞,希臘被吃豆腐的事實沒有改變,更認為總理齊普拉斯是國家的叛徒。
馬其頓極右派則認為,政府為了加入歐盟和北約讓步太多,不但要求明年提前大選還痛批修憲改國名是喪權辱國的行為,決不同意總理一意孤行,總統伊凡諾夫更拒絕簽署改國名協議。
「我決不會因為任何壓力或威脅改變立場,我不會支持更名也不會簽署這法案!」──馬其頓總統 伊凡諾夫
雖然馬其頓國會已經投票通過要把國名改成北馬其頓,以得到希臘支持進入歐盟和北約,但總理札耶夫認為事關重大,要在九月或十月推動更名公投讓全民決定這件大事。其實就算沒有因為更名事件躍上國際媒體版面,馬其頓對國人來說並不算十分陌生,因為它曾在1999年時與台灣建交,是除了梵諦岡外台灣當時在歐洲的唯一邦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