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一直都會在
文/Zen大(本文發表於2014/1廈門書香兩岸月刊)
書名:晴子的黃色爸爸
作者:王淑慧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前一陣子跟一位老朋友閒聊,她提及不知道怎麼跟三歲的小女兒談「生命教育」的問題,很是感到棘手。
原因是,前一陣子朋友老公的外婆過世了,小女兒問她:「曾祖母怎麼不見了?」她不知道如何向小女兒解釋,「曾祖母已經離開人世」。說她「去很遠的地方旅行」,小女兒會覺得奇怪,因為當時老人家已經相當年邁,不良於行,沒法子隨意活動。而且,小女兒會問:「為什麼曾祖母不想跟大家在一起,卻要自己一個人去旅行?」「那她還會不會回來?」「為什麼不會回來了?是不是不喜歡我了?」
跟年紀還小的孩子談生死問題,應該是不少父母的困擾,要是當離開人世者不是遠方的親戚而是至親所愛(如父母)時,更是困難重重。
我一位多年老友,年幼時全家一起開車出遊,因為意外車禍事故,只有母親當場慘死(其他家人幸運存活下來),有非常長的一段人生歲月,她走不出喪母之痛,非常的難受。
與家人分離的悲傷、痛楚,即便是年紀夠大性格夠成熟的人都難以排解了胸中的失落感與難過,更別說年紀還小的孩子。當下或許孩子還小到難有具體的感受,可隨著年紀日漸成長,那種別人都有父母陪伴而自己沒有的空虛、失落、寂寞與難過的感受,是生命中很難被填滿的空洞。
令其了解所愛之人離開自己生命的事實?一直以來都是文學創作領域的大問哉。這個大問哉對於兒童文學創作的朋友來說,肯定更加棘手,如何以孩子能懂的語言,讓孩子懂或接受生命離開的事實呢?
王淑慧的《晴子的黃色爸爸》,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故事裡,晴子的爸爸很早就離開晴子了,但晴子對爸爸還有一點點印象,只是並不清楚,所以作者給晴子的爸爸一種淡淡的黃色的存在方式,表達孩子知道父親存在(過)但卻又不在身邊的狀態(這個設定,可以以寬廣的解釋,可以是父親亡故,也可以是因故沒能跟孩子住在一起,例如:離婚或一個人在遠地工作,總之無論如何,父親的印象在孩子心裡並不鮮明)。
黃色,許是照耀世界生命的太陽的象徵,而淡淡的黃色,毋寧是在說,雖然晴子的父親已經離開了她,但還是像太陽一樣,照耀著晴子,只是那光輝淡淡的,輕輕柔柔的,不若一般的太陽,而且無法清晰可見。
然而,雖然父親不能每天出現在晴子身邊,晴子卻能感受到父親的關懷,無論是一個人孤單的時候,還是看見別人一家和樂的時候。雖然晴子很想抱抱淡淡的黃色爸爸,有時候很想淡淡的黃色爸爸也會感到心頭酸酸的,然而,晴子會想像,父親會在她睡著之後偷偷來看她有沒有把被子蓋好,默默地陪他一起看電視。雖然晴子看不到黃色爸爸,但她相信爸爸一直都在她身邊陪著她。
生命的分離,是很難以具體言說的事情。不過,肉身的分隔,卻不代表彼此關係的結束。心理分析中的海寧格學派(排序治療法)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但開始了就不會結束,只會轉化展現的形式。所愛之人的離開,並不代表關係永遠的結束/斷裂,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好像遠藤周作的小說《深河》提出的轉生觀念一樣,所謂的轉生輪迴,其實是記住了對方與自己的關係,讓對方的愛與關懷長住在自己心裡。
如果有宗教信仰的家長,不妨藉此機會,給孩子信仰教育,讓孩子了解此生肉身的結束並非生命的終止,更不是關係的結束,只是轉換了一種存在的方式。愛只要開始了,就會一直存在,無論能否接觸到所愛之人的肉身。《晴子的黃色爸爸》是一本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所愛之人離去但是關愛始終都在的兒童讀物,很適合推薦給準備替孩子展開生命教育課程的父母。透過晴子的經歷,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瞭解,雖然至親所愛不在身邊了,但是愛仍然一直存在,因為愛是永不止息的。
【出處: Zen大的敦南新生活 - PChome 個人新聞台,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台大社會所畢業 全職文字工作者與讀寫專門講師
- 作品在兩岸三地媒體發表 出版書籍超過三十餘種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隸屬繆司編輯工作室,持之以恆,每天寫稿一到三篇。Zen大的公開活動行程與著作介紹,請見【活動訊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