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運動或拼圖,或是桌遊、紙牌遊戲,你可能早已受益無窮了。運動不僅提升身體健康,也塑造正向人格,促進正面情緒。拼圖則被公認為保持認知敏銳、避免大腦老化的好方法。桌上遊戲及紙牌遊戲通常可促進親朋好友的互動交流。基本上,如果你喜歡數位遊戲「以外」的任何一種遊戲,你很可能已經發現許多好處,因為非數位遊戲大都廣受接納,被視為一種健康、正面的活動。
然而,即使你從數位遊戲中獲得極大樂趣,你可能仍不清楚,這些電玩遊戲究竟如何培養你在現實生活中的能力。因為過去30年來,電玩遊戲的討論大都集中在電玩對人的潛在傷害,而非可能的益處。
所幸在2014年,《美國心理學家》科學期刊發表了一份詳盡的分析,闡述「打電玩的益處」。這篇論文摘要了共70項科學研究的結果,其中包括本書分享的許多研究。
目前為止,當我們討論電玩的益處時,大都說可培養能力,讓你面對壓力和挑戰時變得更強大。其實電玩遊戲還有許多其他益處,一旦了解,能讓你更清楚玩遊戲的目的。在此列出幾項供你參考,下列哪些益處你曾親身體驗過?
(電玩遊戲能讓你變得更聰明,尤其是快步調的動作及賽車類電玩遊戲。圖片來源:Pixabay)
認知方面的益處
電玩遊戲能讓你變得更聰明,尤其是快步調的動作及賽車類電玩遊戲,例如《決勝時刻》《極限競速》,以及《俠盜獵車手》等。經常玩動作類電玩,能獲得以下認知方面的益處:
- 提升視覺注意力及空間智能,有助在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領域達到較高成就。
- 加快在高壓情境下的決策速度,並提高決策的準確度。
- 增強同時追蹤多個資訊流的能力——所能追蹤的資訊量比不常打電玩的人高3倍。
- 提高神經處理的整體效率——大腦在應付困難任務時所用的資源較少。
至於《星海爭霸》《質量效應》,以及《太空戰士》等策略遊戲,也能提升解決問題的具體技能,有助達到學業及日常生活中的較高成就。這些益處包括:
- 更有效地蒐集資訊。
- 評估選項的速度更快、準確度更高。
- 制定及執行策略計畫的能力更強。
- 訂定替代策略或目標的彈性更高。
此外,所有類型的電玩皆可促進創造力。花較多時間打電玩的小孩(包括含有暴力內容的遊戲),創造力測驗的平均分數較高,測驗項目包括述說故事、繪畫,以及解決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實證認為,傳統電玩比標榜「腦力訓練」的遊戲有更顯著的認知益處。2014年70位神經科學家共同簽署一份公開聲明,呼籲大眾注意,在同儕審查的科學文獻中,目前未有證據顯示「腦力訓練遊戲」能帶來長期的認知益處,最知名的例子就是網路健腦遊戲Lumosity。更重要的是,有研究直接將主流電玩(例如科幻解謎遊戲《傳送門》以及奇幻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與腦力訓練遊戲相比較,結果發現,傳統的電玩遊戲比腦力訓練遊戲更能顯著提升認知表現。
關於上述結果,我請教了幾位研究人員。他們提出一個簡單的解釋:傳統電玩比腦力訓練遊戲更複雜、更困難,玩家也必須從中學習到更廣泛、更具挑戰性的技巧及能力。因此,如果你想特別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我建議你多玩能帶給你新鮮感、具挑戰性的「一般電玩」,而不是把玩遊戲的有限時間花在簡單的「腦力訓練遊戲」。
情緒方面的益處
打電玩有助轉換心情,並改善情緒狀態,尤其是解謎遊戲(例如《憤怒鳥》和《寶石方塊》),以及平台遊戲(例如《超級瑪利歐兄弟》)。玩喜愛的遊戲能提供以下力量:
- 立即改善心情。
- 避免焦慮。
- 更常產生正面情緒,例如愉快、好奇、驚喜、自豪、驚奇,以及滿足等。
電玩遊戲也能幫助你學習管理負面的情緒,尤其是具高度挑戰性、恐怖驚悚,或是情緒張力強的遊戲,例如《生化奇兵》《惡靈古堡》,以及《沉默之丘》。這類遊戲會帶給重度玩家以下益處:
- 能在高壓情境下應付挫折及焦慮感。
- 善於控制極端情緒,例如恐懼和憤怒。
遊戲玩家甚至能發展出某些特殊的「情緒超能力」,而且跟夢有關。經常玩「第一人稱遊戲」(從主角視角呈現整個遊戲世界,例如《當個創世神》《最後一戰》,以及《傳送門》)的玩家,會培養出兩種頗為神奇的技能:
- 能夠停止做惡夢,並能在自己的夢境中控制自身,就像在電玩遊戲中控制某角色一樣。
- 比較常做「清醒夢」,也就是知道自己在做夢,並有意識地享受夢境,例如在夢境中飛行。
(惡靈古堡遊戲第四代手機版宣傳圖。圖片來源:遊戲基地)
社交方面的益處
多人遊戲可教導玩家社交技能,經常玩團隊作戰型遊戲(例如《決勝時刻》《英雄聯盟》,以及《絕地要塞》)的玩家,會展現以下特質:
- 日常生活中的團隊合作思維模式更強。
- 溝通及合作的技能提升。
此外,如果是組織團體並領導眾人的遊戲(例如《激戰》及《魔獸世界》),別人常會認同你的以下特質:
- 領導能力傑出。
- 可有效激勵他人。
- 較願意參與公共事務,例如擔任志工或為公益目的募款。
動機決定你所得到的益處
以上各種例子,都是打電玩的益處。要擁有「自我激勵」的思維模式,關鍵就是非常清楚玩遊戲的動機。你想從遊戲中尋求什麼?遊戲又如何為你帶來益處?
這些問題有千千萬萬個答案,全世界每天至少玩1小時電玩的12.3億人,可能各有各的回答。那麼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越懂得「有目的」地玩遊戲,韌性就會越強,日後各種的自我逃避也越少。就和所有的認知習慣一樣,自我逃避的思維模式會在你的腦中變得根深柢固。你每一次自我逃避,都是在強化你腦中的神經網路,促使你日後再次逃避現實。
學習如何戒除這種認知習慣相當重要,因為「自我逃避」與「經驗逃避」息息相關。「經驗逃避」是指逃避可能會引發痛苦想法或情緒的任何事物。
下面是兩個「經驗逃避」的例子:一位年輕女性曾因飛機遭遇亂流而陷入焦慮,數年後她仍極力避免長途旅行,不惜千里跋涉以逃避坐飛機;一位兒子每次去老人公寓探望年邁的母親時都被罪惡感壟罩,便不再探望。以上兩個例子中,當事人並沒有學習管理自己的焦慮或不安感,只是逃避引發負面感受的事物。他們越努力逃避,可能失去越多正面經驗及正向的人際關係。
這種逃避的思維模式會引發強烈的憂鬱及社會孤立,甚至導致自我傷害,也會使你的目標、企圖心及生活經驗嚴重受限。
第七章我們會談到「壞東西」,以及積極面對它們將讓你變得更強大,到時候你會深入了解「經驗逃避」所引發的問題。目前你只要知道,「有目的地」玩遊戲將幫助你培養重要的心理習慣,以避免產生逃避心態。
打電玩的臨界點:每週21小時
關於玩遊戲的自我逃避心態,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必須了解:玩家逃避到最後,往往會碰到一個「臨界點」。一旦超過某個限度,便難以繼續逃避負面後果,例如憂鬱或焦慮感加重、成績嚴重下滑,以及社會孤立。
這個臨界點在哪裡呢?為深入研究這個問題,我曾花費5年時間遍查各種資料,包括軍方針對軍人花多少時間打電玩遊戲的研究資料,以及向玩家調查電玩何時開始損害其健康快樂的相關資料等。我發現以下事實:每週玩數位遊戲平均約21小時,就會開始產生種種負面影響。「每週21小時」就是所謂的臨界點。
一天打電玩遊戲不超過3小時的人,通常能從遊戲中獲益。這些玩家表示,他們能在電玩遊戲與現實世界的目標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然而,無論孩童或成人,只要一天打電玩超過3小時,就會剝奪玩家過多現實生活的時間。電玩開始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就此開啟自我逃避的惡性循環。
不過好消息是:只要你將時間控制在一週21小時以內,便能重新從遊戲中獲益。這是一項重大發現,也是給遊戲玩家的實用建議:其實你不必戒除電玩,甚至不必大幅縮減時間,只要將整體時間控制在每週21小時以內即可。如果你擔心自己玩太多電玩,這麼做遠比徹底戒除電玩要來得更容易接受。
雖然每週少玩幾小時無法讓玩家自動切換成「自我激勵」的思維模式,不過,這麼做至少不會讓玩家一路逃避,也更容易與電玩遊戲培養健康的關係,而非沉迷其中。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超級好!用遊戲打倒生命裡的壞東西:50萬人親身見證的心理奇蹟》
【更多內容請上圓神出版。書是活的粉絲專頁;本文由圓神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