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韓國電影在台灣市場的票房屢創新高,例如:《與神同行》票房就突破四億元,《屍速列車》票房也達到3.4億元,相繼獲得2017年台灣電影票房第二以及2016年第三名的殊榮,甚至還打敗了許多美國好萊塢電影。到底韓國電影在台灣所創造的亮眼票房成績是如何辦到的?以及這背後蘊藏著怎麼樣的市場行銷策略,都值得做進一步的探討。
韓國政府積極主導整合
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去探究可以發現其實這並不是偶發事件,而是韓國政府近幾年來積極主導,讓民間企業、電影專業人士與國家文化機構三方合作的結果。1993年當好萊塢《侏儸紀公園》在全世界大賣九億美金後,韓國政府意識到原來電影產業產值也可以達到如此大的規模,甚至與科技產業匹敵。於是韓國政府立即成立「電影振興委員會」,由民間企業、電影專業人士與國家文化機構三方組合,甚至「電影振興委員會」還透過抽取電影稅來輔助行銷費用與人才培育。
台灣政府急起直追
反觀台灣,掌管電影事業部門的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遲至民國101年5月20日才正式成立。過去的新聞局雖有建立電影補助機制以及監督管理機制,但主要功能還是代表政府對外發言以及宣導政策,對於電影產業的的振興則是沒有像韓國政府如此積極的作為。如今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急起直追,陸續推出各項補助獎勵政策,在 品牌行銷以及跨界合作計畫上也不遺餘力推行,但光靠政府的資金與政策導引是不夠的,如何導引民間投資也是一大關鍵因素,以電影《賽德克巴萊》來說應該是台灣電影推展上的一個特例。電影《賽德克巴萊》在2010年雖然已獲得當時的新聞局補助1億6000萬元以上,但電影開拍後資金還是不夠用,所幸在2011年又獲得中影公司董事長郭臺強出資3.5億新臺幣,最後才得以將這部史詩型劇作《賽德克巴萊上/下》完成,上映後在臺灣創下了共8.8億新臺幣票房,這誠然是一件讓人欣慰的成功案例。
韓國電影科技炫 內容引人入勝
除了政府政策導引以及獎勵民間投資,韓國電影科技能力的應用、優良劇本取得與編劇巧妙的手法….等等,可說都是韓國電影在台灣能夠賣座的關鍵因素。以韓國電影《與神同行》來說,片中有許多地獄相關的場景,像是沙漠、瀑布、深淵地形,都非常地逼真寫實,令人嘖嘖稱奇,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場景其實都是特效合成的。而在劇情的鋪成上更是一流,在劇中一個原本當初被視為義人的角色,在經過層層的審問之下竟然也出現了許多罪狀,似乎正在告訴大家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善良及正義,這點對於觀眾來說就形成了很大的警示作用,同時也造成了劇情扣人心弦的關鍵所在,最後以愛的力量來總結更賺取許多感人的熱淚。
賣座電影 行銷的啟示
韓國電影《與神同行》巧妙地融合了好萊塢電影科技,以及東方武俠小說細膩的內心獨白,在台灣市場開出如此亮眼的成績,這樣的電影製作手法實在值得台灣來借鏡,不僅是影視製作人員需要參考,其實對於 品牌行銷人員來說也是一樣。當我們在闡述產品及服務的時候,不僅要能夠展現產品服務的精妙之處讓消費者感動,同時也要懂得運用高科技能讓人們去親身體驗,才能讓消費者完全接受。而這大概是賣座的韓國電影在 品牌行銷上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
撰文:品牌志特約記者徐欽盛